腾讯逾90亿投资育碧:3A游戏“长青化”?
本报记者 许心怡 吴可仲 上海报道
腾讯和育碧合作的传闻终于落地。
3月27日,育碧发布公告称,计划拆分三大IP《刺客信条》《孤岛惊魂》《彩虹六号》及其开发团队,成立子公司。腾讯将对该子公司注资11.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1亿元),获得25%股权。
老牌游戏厂商育碧虽然手握众多优质IP,但陷入业绩低迷的困境,因而招致中小股东不满,公司独立性受到威胁。其吸引腾讯投资的目的之一是降低债务,强化资产负债表。
腾讯和育碧方面都提及,有意将育碧旗下IP发展为长青游戏,包括构建多平台游戏的生态系统,提升叙事驱动的单人游戏体验,加快内容更新,拓展多人游戏功能,引入免费游玩门槛,整合更多社交功能。
两强联手
育碧公告显示,与腾讯联合成立子公司是其“加快转型的一步”。在交易完成前,该子公司由育碧100%持有。
这笔交易对该子公司的投前估值约为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3亿元),相当于育碧2023—2025财年平均销售额的4倍。对比之下,育碧4月1日的市值仅14.07亿欧元。
“这笔资金将用于大幅降低育碧的合并净债务,强化资产负债表,加速集团转型,并支持特定系列的增长。”育碧公告提到,“交易完成后,新子公司仍将由育碧独家控制并纳入其财务合并报表。”
关于腾讯向育碧子公司注资一事,《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腾讯方面置评,对方未予回复。
据悉,育碧和腾讯联手成立子公司并不只是为了缓解育碧的财务困境,更是意在进一步挖掘《刺客信条》《孤岛惊魂》《彩虹六号》的IP价值。
育碧方面表示,该子公司将专注于构建长期运营、多平台游戏的生态系统,提升叙事驱动的单人游戏体验,加快内容更新,拓展多人游戏功能,引入免费游玩门槛,整合更多社交功能。
育碧联合创始人兼CEO Yves Guillemot表示,一支独立团队将管理这家新的子公司,将三大IP打造成独特的生态系统。
他称这次合作将“打开育碧历史的新篇章”,是“变革运营模式的基础步骤”,使该公司“既能保持灵活,又敢于追求更高目标”。他提到,该公司将专注于打造强劲的长期运营的游戏生态系统。
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我们很高兴通过这次投资来进一步巩固与育碧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我们对育碧的创意愿景和杰出人才持续推动行业发展一直充满信心。我们看到这些游戏系列有巨大的潜力发展成为长期的长青游戏平台,并为玩家创造引人入胜的新体验。”
Yves Guillemot和刘炽平的表态中都提到有意将育碧旗下IP打造成Evergreen Game。
Evergreen Game指长期运营的游戏。这些游戏能够长期维持人气,持续更新内容,拥有庞大的玩家群体。MMORPG《魔兽世界》《最终幻想》系列,MOBA游戏《英雄联盟》,大逃杀游戏《堡垒之夜》,以及育碧旗下的《彩虹六号:围攻》等都是此类游戏。
而Evergreen Game的字面含义“长青游戏”经常出现在腾讯的财报中。腾讯方面将年流水超过40亿元,且季度平均日活跃账户数超过500万的手游,或超过200万的个人电脑游戏,称为“长青游戏”。2024年,腾讯旗下长青游戏组合数量从12款增加至14款。
曾扮演“白衣骑士”
早在2024年10月,有外媒报道称,腾讯或收购育碧,帮助其稳定市值。消息传出后,育碧股价一度迎来自1996年上市以来的最大涨幅,涨超30%。此后,有关育碧考虑私有化、寻求投资的消息不断传出。
据外媒去年12月报道,育碧和腾讯的谈判进程曾经因角力控制权争夺而一度放缓。
育碧公告称:“与腾讯签订的约束性协议,是在今年宣布的探索和评估不同战略选择的正式且具竞争性的流程之后达成的。基于对各方意向表达的审慎考量,以及为育碧所有利益相关者谋求最大利益的职责,董事会在特别委员会的建议下,认定本次交易将实现育碧资产的最大价值。”
腾讯与育碧早有渊源。
自2015年起,育碧曾遭遇来自法国传媒巨头维旺迪的恶意收购。维旺迪在没有与育碧达成协议的情况下,通过公开市场收购育碧的股份,逐渐成为育碧的主要股东之一。
维旺迪的恶意收购对育碧的独立性造成极大威胁。育碧创始家族——Guillemot家族通过回购股票、对外发声呼吁、吸引外部投资者等方式进行反击。
然而,2017年,维旺迪对育碧的持股比例接近30%,即将触及育碧“生命线”——按法国规定,维旺迪必须对其他持股者发起要约收购,这将使其能够进一步顺利收购育碧。
但不久之后,腾讯扮演“白衣骑士”,注资分散维旺迪的股权,但并未寻求控制权,从而维护了育碧的独立性。
2022年,腾讯加大对育碧的投资。除了财务投资,腾讯还帮助育碧将《彩虹六号:围攻》及其他游戏引入中国市场,推动育碧在中国市场的拓展。
育碧潜力几何?
腾讯、育碧联手成立子公司的消息公布当日,育碧股价一度涨超10%。然而此后育碧股价一路下跌。截至4月1日,育碧在法国股市股价报收10.81欧元/股,较3月26日下跌超17%。
近年来育碧业绩不振,使其面临来自投资者的压力。
育碧曾凭借《刺客信条》《彩虹六号》等产品成为游戏行业巨头。然而,在2024年,育碧发布的《波斯王子:失落的王冠》《碧海黑帆》《星球大战:亡命之徒》等产品并未支撑起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星球大战:亡命之徒》于去年8月27日发布后,因销量未达到投资者预期,造成育碧股价下跌,在当年9月触及近10年来最低点。
育碧财报显示,其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九个月收入为9.9亿欧元,同比下降31.4%;净预订额为9.44亿欧元,下降34.8%。
育碧的业绩低迷一度引发中小股东“逼宫”。2024年,部分投资机构发出公开信,要求育碧董事会将该公司私有化、改善财务透明度、重组管理团队,并表示如果育碧的管理无法保证公司业绩,将联合其他少数股东争夺育碧的控制权,将其强制出售。
对比之下,腾讯2024年游戏收入1977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增长10%至1397亿元;国际市场为580亿元,同比增长9%。
腾讯方面在财报中提及,《荒野乱斗》及《PUBG MOBILE》等产品在国际市场表现强劲;在本土市场,《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及《无畏契约》等主要游戏的收入增长。这些产品正是构成腾讯主要收入来源的长青游戏。
腾讯和育碧联合发展长青游戏令人玩味。
广大大数据研究院负责人李磊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育碧游戏‘长青化’或许受到了腾讯的影响或者指点。腾讯在海外的《荒野乱斗》《PUBG MOBILE》和国内《王者荣耀》《和平精英》《金铲铲之战》都贡献了不菲的收入,而这些游戏产品普遍都是运营年限超过三年的游戏。”
“育碧也特别适合做‘长青游戏’。它旗下有着《刺客信条》、《汤姆克兰西系列》(包括《全境封锁》《细胞分裂》《彩虹六号》)、《孤岛惊魂》、《极限国度》等多款王牌IP产品,每一款游戏背后都有着海量的游戏群体以及潜在的游戏用户,而一个好的IP产品是可以迸发出无限的商业潜力的。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日本厂商的《宝可梦》《超级马力欧》《最终幻想》等IP系列。”李磊说道。
关于育碧旗下IP向长青游戏发展的方向,李磊认为,加入赛季制度、加强社交模块、运营游戏赛事等都是可以采取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