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漫评|这堂自高校起的减肥“大课”,应不止于“瘦身”
齐鲁壹点评论员 孔雨童 绘画 徐进

近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开启了减肥课,上架减肥餐。
其中,山东师范大学将有氧健身训练模式引入了体育课堂,减肥还能拿学分;上海理工大学在“健康减脂”之外,又开设了游泳、击剑等特色课程,为不同体质学生定制个性化锻炼方案;北京科技大学推出复刻版卫健委食谱“减脂套餐”;山东大学以自动餐机器试点推出“轻食盒子”系列美食;云南省教育厅则宣布,从今年毕业季开始,全省92所高校将开始推行“大学生体质健康优良证书”制度,每年体质健康测试在80分以上可获得证书……
高校的行动与国家的“大方向”形成呼应——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正式宣布,将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各地减肥门诊也纷纷开启。
这背后是一种“紧迫”。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高达 4180 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 21.5%。
从高校课堂、教育领域开始的各种“减肥”课程和配套措施,其意义将不只是帮着学生们瘦身。当一半以上的成人面临减肥问题,暴食和厌食成为新的互联网景观,把健康饮食、科学运动的理念知识深植入代代人心中将成为一种必须的、提升人口素质的“未雨绸缪”。我们需要以此来避免、减少疾病发生和对生殖能力的不良影响,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
在未来,更理想的情况或许应当是,对饮食、体重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更多人自小推崇的生活方式,更健康科学的审美观也被更广泛地认同,从这个层面说,这堂教育大课可以自高校开始,继续向更多年龄层和领域推广普及。而学会关照和管理身体,也该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教育之一。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