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AI、飞行汽车、机器人……小鹏最新发布会透露了这些信息
“小鹏今年将进入60个国家,较去年的30多个国家实现数量翻倍,我们现阶段核心4大区域是欧洲、东南亚、中东和拉美,其中10~12个国家作为主要市场投入更多的资源倾斜,包括产品本地化。”4月16日,小鹏汽车联席总裁顾宏地接受包括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如是说道。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汽车出海已经成为车企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日前,小鹏X9全球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称,这是小鹏汽车面向全球用户的第一场品牌发布会,从香港出发,向世界进发。
根据设想,何小鹏表示,未来十年内,小鹏的一半销量将来自海外市场。他称:“面向全球市场,小鹏更想作为一个中高端品牌进入。跟原来的进出口模式不同,小鹏希望在很多的区域有研发、有制造、有更深入的本土化的服务。所以,我们现在进入全球还是一个稳健的过程,走慢一点、稳一点,最重要的是把服务做好,把本土的维修、充电、OTA等方面做好,并在2025年和2026年,推动产品快速的进入全球。”
当前,全球汽车消费市场瞬息万变,且受到地缘政治、关税政策等多元化因素影响。针对近期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的事宜,顾宏地表示,目前小鹏汽车未向美国销售,所以不会受到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
顾宏地认为,从另一方面来看,此事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小鹏将欧洲视为中国市场以外最重要的电动汽车市场,且目前正在研究其他投资欧洲的方式,比如供应链潜在生产的投资等。未来3年,小鹏将有多款新车型在欧洲市场上市。
本月早些时候,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发言人罗夫斯基斯表示,欧盟和中国已同意研究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取代欧盟2024年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方案。若谈判成功,将为中国车企入欧创造更有利的营商环境。
顾宏地进一步表示,基于不同市场动态以及所需的容量和能力,小鹏选择不同的方法在当地运营。在营销、品牌建设、服务网络以及充电解决方案等方面必须更加本地化。以欧洲为例,小鹏在德国和法国北部地区有代理模式,且有自己的销售公司,管理其他市场的经销商网络。比如,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小鹏与合作伙伴合作,帮助小鹏实现进口和市场合规。但从产品角度来看,目前小鹏在各个国家销售的产品线一致。
除了欧洲市场,小鹏正规划在印尼当地组装生产能力,推动小鹏实现在海外的首个本地化生产。同时,小鹏正通过提前释放智能驾驶的部分能力、在海外落地小鹏充电桩等方式,在海外市场打造出差异化的品牌能力。
当其他车企高频次于一年内推出数十款车型时,小鹏对产品矩阵的初步蓝图不在于产品数量多,在于精而强。根据规划,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内地量产上车,并于2026年进入全球市场。
对于汽车行业的竞争,何小鹏再度表态称,未来10年的汽车竞争,最后只有5~7家新能源车企能够留下来。他称:“在国内过去20多年里面,很多行业只有少数一两家或多数约15家企业活得非常好。且越是跟软件服务、AI技术强相关的领域,竞争越激烈,因为软件很容易平台化,但是硬件还比较困难。”
基于此,何小鹏认为,从2014年到2024年到2034年,科技还会进行数代的快速发展,而且大部分来自AI驱动的汽车变化。
在小鹏未来十年的规划中,AI也是一大重点。在电动+AI两个核心能力下,小鹏将持续发力飞行汽车、AI机器人等方向。在核心的AI芯片领域,小鹏汽车自研出图灵AI芯片,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在国内量产上车。该款芯片具备40核处理器,预计有效算力达到3颗英伟达OrinX或2颗特斯拉FSD Chip。何小鹏表示,自研AI芯片有三个原因,一是算力需求量大,二是公版芯片的通用算力被浪费,三是自研芯片定制化更强。小鹏汽车将于2025年底实现L3级智驾能力在中国量产落地,今年小鹏汽车将会在AI上投入45亿元。
关于飞行汽车发展,何小鹏表示,如果顺利,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体型号合格证(TC)预计今年年底获得,明年对内地或其他国家开始交付。他还表示:“低空经济在未来20年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因为它融合汽车加飞机,也融合新能源、智能化创新。未来5~20年,很多人都有机会坐上飞行汽车,或者拥有一台飞行汽车、一次低空飞行的机会。”目前,小鹏汇天的量产工厂已经在建设当中,规划年产能为10000台。
关于AI机器人,何小鹏认为AI机器人的开发难度比AI汽车更高,500亿的研发投入只是入场券。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目前已经小规模进入到了工厂实训,目标是2026年规模进入到工业化量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