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茗上市后首份财报:营收利润双增,关店数量也增长丨大鱼财经

今年2月11日,古茗控股(下称“古茗”)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日前,其对外公布了港股上市后首份年报。
报告显示,古茗2024年全年收入在87.9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4.5%;实现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大致增长36.2%。
门店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古茗在全国共有9914家门店。拆解新开及闭店数量发现,去年其新开门店增速放缓,但同时关闭门店较上年同期增多,从2023年的265家增至674家。
纵观整个新茶饮赛道,目前发展格局已出现分化趋势。新茶饮企业业绩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在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竞争激烈,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茶饮品牌想要“突围”,必须加强产品力及注意控制供应链成本。

门店关闭数量骤增
古茗交出了上市以来的首份年度财报。
年报称,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古茗全年共录得营收87.91亿元,较2023财年同期的76.76亿元增长14.5%;毛利润为26.87亿元,同比增长11.8%;年内利润为14.9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0.96亿元增长36.2%;经调整利润为15.42亿元,同比增长5.7%,前一年为14.59亿元。
古茗去年一年卖出约13亿杯饮品,比2023年多了1亿多杯,GMV(交易规模)总额同比增长16.57%,达到223.97亿元。除此以外,单店GMV、单店日均GMV、单店售出总杯数、单店日均售出杯数等重要销售指标均出现下滑。
以单店GMV为例,2024年该数据同比下滑4.29%至236.07万元。单店售出杯数同比下滑7.96%至14.00万杯。
受此影响,古茗新门店增幅趋缓,同时加盟店闭店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多。截至财年末,尽管公司累计有9914家门店。倘若拆分来看,其扩张之路放缓。数据显示,2023年其开店、关店数量分别为2597家、265家,到了2024年,这两个数字则分别为1587家、674家。
对于门店关闭数量激增的情况,古茗方面解释说:在单店经营指标下降情况下,更多加盟商决定关闭门店;公司认为选址不太理想的门店,经与加盟商协商后关闭。
大鱼财经记者注意到,济南市泉城路商圈宽厚里门店于近期关店,似乎正与此有关。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泉城路商圈除宽厚里门店外,世茂店的位置也相当接近。有市民认为,古茗宽厚里店停业,主要原因是与世茂广场店选址过于接近,门店之间存在互相挤占客流的情况。另有市民佐证,该门店最早开业时占据两间门面,但后面经营不善,店面改建成了一间门面,“没想到现在直接关了”。

以密度换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古茗的商业模式是加盟商服务模式,即主要收入来源于向加盟商销售货品、设备以及提供服务。具体而言,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为65.63亿元;来自销售设备的收入为4.64亿元;来自初始的加盟费1.21亿元;来自持续支持的服务费达15.66亿元;提供培训和其他服务收入6426.4万元。而直营店只有个位数家,全年创造收入仅1424.7万元,占总营收的1.6%。
古茗在招股书和年报中称,能取得如此成绩归结于公司采用地域加密的布店策略。换句话说,古茗开店原则是围绕商圈密集开店,以数量换增量,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能有效缩减仓储、物流成本。
古茗内部有一种“关键规模”的说法,如果某个省超过500家店才能够发挥规模效应,将自身优势发挥至最大。具体布店时,古茗一般优先在该省份配置资源并争取覆盖各层级城市,建立密集的门店网络,保证运营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仓储物流成本,留足了利润空间。
据透露,该模式下,古茗能把仓到店的配送成本控制在占GMV的1%左右,能以相对经济的成本为加盟商供货。截至2024年底,古茗已在八个省份建立了超过关键规模的门店网络,合计贡献2024年83%的GMV。
得益于此,古茗在下沉市场中同样优势尽显。财报称,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占据门店总数的80%,下沉市场贡献度正持续攀升。
对于2025年规划,古茗表示计划在已布局的17个省份中继续提高门店密度。查询地图软件可知,济南市目前共有10余家古茗门店,但其招商力度不减,招商小程序中显示推荐共77个商圈。
此外,大鱼财经还了解到,今年2月21日起,古茗降低了加盟商准入门槛,开店费用从此前的28万元降至23万元。与此同时部分设备支持分期付款,延缓加盟商的资金压力。

几家欢喜几家愁
蜜雪冰城、奈雪的茶、茶百道均早于古茗登陆资本市场,加上最近已向美股交易所递交招股书的霸王茶姬,以往经常被一起对比的五大茶饮企业发展现状不尽相同,更加注重细分市场。
从产品定位来看,蜜雪冰城处于低价位,提供单价约6元的现制果饮、茶饮、冰淇淋和咖啡等产品。古茗、茶百道处于中腰部价位,瞄准10元至20元的价格区间,聚焦面向大众的现制茶饮市场。奈雪的茶与霸王茶姬则定位高端茶饮。
品牌选址上,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更侧重在街边选址。而奈雪的茶以及霸王茶姬更倾向于在高端购物中心或写字楼商圈选址。
横向对比去年财务数据,“雪王”蜜雪冰城稳坐“最赚钱的新茶饮”公司,以248.3亿元的营收蝉联行业榜首。事实上,蜜雪冰城去年营收规模是霸王茶姬的两倍,是古茗的2.8倍,也是奈雪的茶、茶百道的5倍,茶饮企业业绩分化加剧,格局日趋稳定。
比较盈利水平,蜜雪以超44亿元的利润拔得头筹,利润增幅超四成。霸王茶姬则成为增速最快的选手,净利润同比增超2倍,达到25.15亿元。古茗继续发展稳健,净利润近15亿元,同比增超一成。
苦于业绩承压的是奈雪的茶、茶百道,二者去年营收同比分别下滑4.7%和13.8%。盈利水平层面,茶百道净利下降近六成至4.72亿元,奈雪的茶则同比转亏,亏损超9亿元。
据大鱼财经此前报道,近年来,新茶饮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加大门店扩张力度,但快速扩张过程中未能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目前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有关“喝出异物”的投诉仍屡见不鲜。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研究专家告诉大鱼财经记者,行业良性发展肯定要长期依赖产品质量,而不是高速的扩张,如果等品牌出了问题再去重视产品质量,往往得不偿失,这在食品医药、新零售等行业有很多前车之鉴。
与此同时,有投资者担忧:如果新茶饮品牌未来没有新产品线补位,地方性茶饮品牌逐渐“走出来”,缺乏新故事的茶饮品牌,又将如何在市场竞争下“突围”?

记者:张博 编辑:郑楚翘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