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爷写《我的母亲》,为何看哭网友?
一位农民工大爷挑战高考作文《我的母亲》,不足千字,却让人落泪哽咽。今天我们想用几分钟的时间,和您一起读一读这篇感动全网的作文。
“今天,我巧遇拍短视频采访,还需要抓题,因为我是这群工友中唯一上过高中的,两个女孩子就选中了我。我有幸抓到了‘我的母亲’这个标题。重温母亲的回忆,让我思绪万千。”
安大爷是太原古交市某村的农民,他今年六十多岁,读过高中,当过兵,退伍回家后务农种地,也常去城里打工。文中的“两个女孩子”是发起创意挑战的自媒体博主,她们在太原火车站劳务市场随机寻找路人参与高考作文创作挑战。也就是在这次挑战中,安大爷抽中了1957年高考作文题,成就了这篇感动全网的文章。
在文中他这样描述母亲:
“她包的饺子,那叫一个香,是穷日子里最盼的念想。过年是她最累的时候,洗洗涮涮,准备年饭,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脸上总挂着笑。看着我们放炮仗那股高兴劲儿,她比我们还乐呵。再破的衣裳,经她的手也给我们拾掇得干干净净。”
寥寥数语,母亲温柔、勤劳的形象跃然纸上。在穷困的年代,全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饺子,而母亲总是把饺子先盛给孩子们,自己最后吃。这些琐碎又真实的生活片段,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像一把温柔的小刀,轻轻划开了网友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人不禁红了眼眶。安大爷没有提过一句“思念”,却句句都是思念。他说:
“母亲走了三十多年了,就埋在村头的老坟地里,她的模样、她的一举一动,就跟在眼前似的。”
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从未忘记母亲的模样。他是家庭的顶梁柱,在城市之间用自己的脊梁扛起了家庭的担子。或许,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想起母亲,酸甜苦辣的感觉也会在顷刻间涌上他的心头。他鼓励自己:
“我在城里干了大半辈子苦力,扛水泥,扎钢筋,爬脚手架,手上肩上全是老茧,累是真累。可想想母亲当年端那口大铁锅的劲儿,想想她冻得发抖还咬牙撑到天亮的样子,我这力气就又上来了。
母亲没享过福,可她教会我的,就是这骨子里的硬气和对家的担当。我得把您撑起来的这个家,接着撑下去,撑稳当。”
安大爷的母亲终年辛劳,五十多岁便积劳成疾离世,留给八个孩子的是村头不起眼的小土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普通的农村母亲却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十口之家的重担。当年围在灶台前,等着吃母亲包好的热乎饺子的小娃娃,后来从儿子变成了父亲,又变成了爷爷,像母亲一样,扛起了家庭的担子。其实想想,我们每个家庭也是这样,完成着这样一代人托举一代人的旅程。用自己的一生,去解关于爱、关于生存、关于失去、关于思念,甚至关于生命归处的题。
在文章的结尾,安大爷也提到了自己的归处。他说:
“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一年年总也断不了。我已经当了爸爸,又当了爷爷,但我已经三十多年没叫过妈妈了。我想着,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就回村里挨着那堆土躺下,没准那时候,我再叫妈妈,她就能听见了。”
这是一个儿子对母亲最朴素的告白,也是一位老人对生活与生命给出的最质朴的答案。在经年累月的发酵中,没有冰冷的算法,也没有虚构的套路,安大爷的文字用带着泥土味、汗水味的白描,让网友们真实地明白了为什么“AI无法替代人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网友们看过了太多剧本,听过了太多浮夸言辞,却依然会为这样一篇朴实的文章感动落泪,恰是因为安大爷从没有想感动任何人。他不带有任何目的,没有任何的说教,就那样安静地讲述着母亲的故事,每一个字都遵从了内心,每一句话都是出于本意,每一份思念都那么地隐忍,却又那么地热烈。如今,人人都喊着要“吃点好的”,但却总是忘了,没有“添加剂”的“粗茶淡饭”,才是最有人味儿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