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冬春交替,迎接调养肝脾“黄金期”,用好这几招!

时间:2025-03-20 19:41:00

来源: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0日讯 春分,又称“升分”或“仲春之月”,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古人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正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生发的时期。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平度院区(平度市中医医院)针推康复一科医师袁彩兰介绍,春分时节应顺应自然,以养肝为主,调和阴阳,保持气血平衡。

春季与肝相应,肝主疏泄、主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春季养生应以养肝为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愤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出现,以免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影响身体健康。生活中,应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熬粥的时候可以加上地黄、枸杞等中药材,能起到补养肝阴的作用。

肝属木,脾属土。春季肝气上升,易使肝木过旺而克制脾土,因此春季养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调养。尤其是有慢性胃病或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应格外注意。饮食上,应 “省酸增甘”,少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收敛,不利于阳气升发和肝气疏泄,可以多吃甘味食物,如大枣、山药、蜂蜜等,以起到补益脾胃的作用。

在作息方面,《黄帝内经》中提到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建议大家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五六点起床,适当增加户外活动,让身体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促进新陈代谢。

如果身体已经出现明显不适,还应及时就医,可以通过中药、针灸等方式来进行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春季适当进行针灸,可达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效果。比如,针刺太冲穴可疏肝理气,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情绪低落、胸胁胀痛等问题;艾灸肝俞穴能养肝血,改善视力模糊、头晕耳鸣等肝血不足的症状。(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韩星)

责任编辑:刘聪聪

(作者: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