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安徽经济,为什么“近三年最好”?

12265亿元,同比增长6.2%。一季度安徽GDP同比增速创下近三年来最好水平。
也正因为如此,4月21日下午,安徽省统计局在发布今年一季度安徽经济运行情况时特别用了“全省经济起势有力”的表述。
首季,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1%。
特别是当下备受关注的消费上,首季安徽消费市场销售持续回升,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以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落地等积极因素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的同比增长,摆脱了近年来低位摆荡的走势。
消费回升态势如何持续,将成为接下来经济运行最重要的关注点之一,特别是在美国滥施关税冲击全球贸易秩序、外部形势严峻复杂的当下。
安徽省统计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分析指出:“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仍较突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面临较大压力。”
这一态势之下,首季安徽主要经济指标“好于上年全年”“好于全国”,这两个“好于”对提振发展信心、提振各方对安徽的发展预期都至关重要。
安徽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颇受关注的省域,每一月、每一季的经济运行都需要力争向上,因为当下的安徽,就处在这样“气可鼓、不可泄”的奋力往前赶的关键发展阶段。
近三年来最快增速
今年一季度安徽生产总值6.2%的同比增速,高于去年全年0.4个百分点,更比去年同期5.2%的同比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
是哪些因素助推了经济的加速增长?“原因是综合性的,比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全面加快,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安徽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陶宗华分析道。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效应的推动。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的重大部署,今年中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一些政策措施加力增效,极大地提升了信心,改善了预期,激发了发展动能。
从消费看,截至3月底,安徽累计使用汽车置换补贴资金7.4亿元,家电消费品补贴资金9.1亿元,手机、平板、智能手表补贴资金3.9亿元,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快速增长。

从投资看,随着中央各类资金加快使用,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1%、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0.3%;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7.2%、贡献率达24.9%。
从房地产市场看,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作用下,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由上年全年的17.8%收窄为2.3%。
从市场预期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民间项目投资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透过今年一季度的安徽经济数据,能看出“动能”与“信心”这两个关键词。
安徽充分发挥科创产业创新融合优势,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更加向新向优。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1%,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0.3%。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由上年同期的26.7%下降到23.1%。前2个月规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5%,对规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8.9%。
透过民营经济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信心的恢复。一季度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2.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5%、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0.4%,高于全部项目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
消费增速长三角第一
扩内需、促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安徽消费形势怎么样?
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需求指标看,潜力加快释放,安徽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积极争取国债资金30亿元,截至4月14日已使用29.7亿元,带动销售额243.6亿元。
从发布的消费数据来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较去年全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长三角第1位;其中限额以上计算机、通讯器材、新能源汽车、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70.9%、69.8%、49.3%、19.1%。
“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结构不断改善,消费政策效果显著,是一季度安徽居民消费的显著特点。”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总统计师童晓莉说道。
安徽人的钱花到哪些地方去了?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224元,居全国第11位,在中部地区排位靠前,同比增长4.9%。八大类消费支出“七升一降”,人均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4.8%、11.0%、10.3%,仅居住类消费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出现下降。
聚焦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安徽进一步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增加了新型消费供给。
从消费结构来看,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2884元,同比增长6.5%,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1.6个百分点,已连续2个季度超过居民消费增速,其中文化娱乐、休闲保健等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是主要原因。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9.9%,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这既是当下安徽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2万美元这一发展阶段的一大特征,更显示出服务消费在提振消费中的潜力空间和重要作用。
自“两新”政策实施以来,安徽各地出台了多项举措,优化服务流程,有力带动了消费持续回升向好。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8%,其中居民人均汽车消费支出增长9.5%,为近年来最高水平;人均手机数码等产品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9.2%。全省多地发放专用消费券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叠加节假日因素,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团体旅游、景点门票、文化演出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3.6%、18.3%和47.2%。
高技术制造业涨势好
经济结构向优向新,是一季度经济的另一大特点。
安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优势,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2.6%、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1%,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汽车产量76.2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37.9万辆,分别增长18.2%、83%,总量居全国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产量分别增长1.1倍、19.5%、18.2%。

“向新力”还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上。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8%、居全国第4位,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行业分别增长38.8%、21.4%。
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升温。安徽一季度接待国内游客、旅游花费分别增长6.1%、6.2%,民宿服务营业额、电影票房分别增长42.5%、55.7%。
“总的看,一季度全省经济平稳向上、稳中有进。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仍较突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面临较大压力。”陶宗华认为,下阶段,安徽要充分发挥科创产业融合优势,扎实推进各类政策落地见效,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江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