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养生正当时,饮食起居这样做→

时间:2025-04-02 09:30:00

快到清明节气了,最近气温明显开始升高,但早晚温差大,还淅淅沥沥地下雨……

是呀,清明养生应该健脾祛湿,以调和肝脾为主,我们请中医专家来说说该怎么做。

医学顾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内科

陈萌 主治医师

凌江红 主任医师

中医认为,湿邪易困脾,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此外,春季肝气旺盛,肝木克脾土,也易影响脾胃正常功能。

饮食调养

1.减酸增甘、多辛少苦

清明时节,饮食应遵循“减酸增甘、多辛少苦”的原则。甘味入脾,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等,有助于健脾养胃。但对于青团、粽子等甜腻食物,则应避免贪食。同时,可适当吃辛味食物或佐料,如葱、蒜、茴香、豆蔻、砂仁等,能疏发肝气、补益脾气。

2.多吃蔬果、合理饮食

春季是吃蔬菜的好时节,如菠菜、韭菜、荠菜、香椿等,这些蔬菜不仅富含营养,还能祛除体内浊气、升发阳气。此外,还可多吃薏苡仁、赤小豆、扁豆等祛湿食材,能减轻湿气对脾胃的影响。应尽量避免吃寒凉、油腻、生冷的饮食,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起居调养

1.早睡早起、顺应自然

《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清明时节,日常起居要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帮助阳气升发,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民间自古有俗语“春捂秋冻”,尽管天气逐渐变暖,但早晚温差较大,仍需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脚部应避免受凉,防止寒邪侵袭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清明祭扫先人,难免悲伤。然而,过度悲伤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机失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建议通过踏青郊游、听音乐、与朋友聚会等方式,舒缓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清明时节,温度适宜,晴朗的天气正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适当运动可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为宜。

保健妙招

1.艾灸

可选择艾灸来温阳健脾。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足三里、关元、神阙等。艾灸时,每次选2~3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周进行2~3次。尤其适用于吹冷风、进食生冷则腹痛腹泻这类脾胃虚弱的人群。

可通过按摩穴位来调理脾胃。如按摩足三里、中脘、脾俞等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进行2~3次。

可吃些健脾祛湿的药膳,如山药薏米粥、茯苓赤小豆汤等。这些药膳不仅美味,还能帮助调理脾胃,增强体质。

编辑:陈海笑

审校:韦丽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