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消费新蓝海丨古城+文博,多地以文促旅,打造古城消费热潮

时间:2025-05-02 06:36:00

消费一头连着千行百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5年经济工作的9项重点任务中,将消费放在首要位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当前,从全国到各地,深耕消费新蓝海,向新挖掘,正在成为一股热潮。中国之声从今天(1日)起推出特别策划《消费新蓝海》,今天关注:古城+文博,多地以文促旅,打造古城消费热潮。古城如何长出“新商业”、焕发年轻态?

4月底,一场名为“衮和TA的朋友们”的原创数字展在苏州仓街正式展出。“衮”服是古代帝王或三公穿的礼服,尤其是天子祭祀时所穿的有龙纹的礼服。此次展览中的“主角”是一件由非遗传承人历时一年多仿制的石青缂五彩四团云龙衮织成,其袍料为苏州缂丝工艺,是苏州缂丝技艺的巅峰之作,代表中国传统丝织工艺的“天花板”。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告诉记者,这是其首个馆外数字场景应用项目。

钱兆悦:因为丝绸类的文物是有机质类的文物,所以它对灯光、温度、湿度和环境的要求都非常高,它很难长时间在博物馆里对观众进行展出。苏州丝绸博物馆里馆藏有丰富的古代丝绸类文物和大量近现代丝绸样本,这些珍贵的丝绸文物和展品,如何能够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一方面加大对馆藏丝绸文物的研究和仿制,另一方面我们也借助数字化力量进行数字采集。

图为馆内展出的石青缂五彩四团云龙衮织成

石青缂五彩四团云龙衮织成的袍料诞生于清代苏州织造署,当年织造署的一大批御用织物曾沿大运河北上紫禁城,一路经过仓街、平江、山塘三大历史街区。展览通过AI、AR、VR、3D-mapping、沉浸式三维投影、硅基视网膜等技术创意,带领观众穿越这些历史文化空间,将宫廷礼服、苏州缂丝与苏州古城的故事娓娓道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年轻人穿着古风造型在馆内拍照,沉浸感十足。

图为馆内展出的通过数字技术投射在模型上的宫廷服饰

钱兆悦:比如说我们这个展览的门票,其实是用了一个AR技术。观众购买门票后,就会拿到一个实体的小圣旨,打开圣旨之后用手机扫描就会出现一个三维的衮服的内容;在馆里,我们把馆藏的一些朝袍和龙袍进行了数字采集后,通过360度的投影重新投射在模型上面;我们还花了近半年多的时间,把整个苏州平江古城1/4的地方做了三维建模,在光影展厅里可以看到明清以来苏州古城四季轮转、一天24小时变化的场景;大家戴上VR眼镜后就可以坐在我们的船上,从古城的仓街一直来到平江,慢慢游览整个姑苏。

仓街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南北走向,全长1286米。明清时期,这里是重要的官仓和漕运仓储集中区,所处的姑苏东城更是丝绸业中心,一城明月,半城机声,织品优良,引领全国潮流。近年来,通过整治改造、商旅融合、配套不断升级等举措,古朴低调的仓街变美变潮,成为苏州最热门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图为古城仓街航拍

苏州市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副主任杜琴向记者透露,此次与丝绸主题的数字展合作,是将文化引入商业,既有助于打造街区独有的文化属性,也通过联票的形式将平江路游船、数字展与餐饮等商业体进行联动,提升消费潜力:

杜琴:姑苏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博场馆和特色的旅游资源,那么这次“衮和TA的朋友们”也是我们立足2500年的苏州古城,促成了苏州丝绸博物馆、我们的历史街区,水上游船以及缂丝等非遗的文旅新联动,是文旅促消费的一次新的探索。

近年来,古城文旅消费再掀热潮。一方面,“汉服热”“国风热”在古城火爆出圈,成为不少年轻人游古城的新潮方式。另一方面,特种兵式旅游、Citywalk、演唱会旅游等文旅热点源源不断,园林景区、城门城墙、古建非遗等应用场景持续导入多元化的活力元素,也助推古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在山西,越来越多的古城开始盘活文化家底,因地制宜打造了《如梦晋阳》《再回相府》《太行山上》《如梦大同》等多个实景演艺项目。

山西文旅集团副总经理 郭凯:旅游演艺就是一个文化和旅游融合最好的一个方式。有了演艺,景区的业态丰富,包括夜经济,使游客留下来、住下来,就有了相应的依托。

图为《如梦大同》实景演出

五一期间,河北石家庄正定长乐门广场上,牡丹、芍药、三角梅等时令花卉铺满绿地形成层层叠叠的彩色波浪,繁花点缀下的古城,吸引了不少游客身着汉服与多巴胺配色的花树拍照打卡。

“花开正定”创意负责人 李文超:我们用十万株鲜花来装扮正定古城,让大家在穿汉服逛古城的时候有更多打卡地,同时将30多个花卉品种打造成了不同的造型花树和主题花境,让大家来感受花卉艺术和花园文化。

图为石家庄正定古城被鲜花环绕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卜希霆表示,当前,各地古城正在通过文化活化、场景创新和业态融合实施古城换新计划,实现了让千年历史与现代消费同频共振,从静态观光转向动态体验,进一步催生了主客共享、古今共生的消费新迹象。

卜希霆古城的新商业首先要破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传统模式,古城最大的资产是文化的基因,但若是只停留在建筑修复和文物的陈列,就很难打动今天年轻的消费者。古城的新商业需要激活有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古城商业的升级本质是打破门票经济。未来的古城应该是本地人愿意住,外地人愿意来,年轻人愿意留的这种文旅共同体,让每一块青石板都能讲述时代的故事,每一家商铺都能传递历史的温度,这才是古城消费新场景的终极目的。

监制丨樊新征

记者丨丁飞

编辑丨章宗鹏

责任编辑:章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