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从邓州麦田里籽粒饱满的麦穗,到光山司马光油茶园中长满青绿果实的油茶树;从游人如织的新县田铺大塆乡村旅游,到琳琅满目的南阳“药益宝”艾制品……中原大地,一个个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一处处和美村镇气象万千,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粒种子的“芯”动力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王娟
麦浪翻涌,沃野流金,邓州小麦进入收割季。5月21日,在邓州市构林镇,4台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小麦被快速收割、脱粒。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期间,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他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4年多来,南阳以“粮”为笔,以“智”为墨,绘就了一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富于农的新时代画卷。走进邓州市国家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满眼生机。这里是智慧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的重要场所,50多名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会聚于此,承担起国家杂交小麦育种联合攻关、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构建等项目,通过不断育种和推广,大幅提升了小麦亩产,扩大了小麦适种面积,稳定并提升了全国小麦产量。
“我们要把邓州打造成国际一流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交流中心、研发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孙辉介绍,未来将构建“源头创新在北京、组装生产在邓州、推广辐射在全球”的杂交小麦商业化育种体系,把种质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作为“中州粮仓”,南阳以实际行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生产底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309万亩,面积全省第一。同时,南阳全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2.4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133.6亿斤。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强市,南阳市启动实施了现代种业振兴行动,重点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全力打造现代种业强市。目前南阳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有效保障了粮食稳产增产和主要农产品稳定供应。”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王林胜说。
让南阳耕地种上更多的“南阳种”,让“中国碗”盛上更多的“南阳粮”。南阳牢记嘱托,全力以赴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农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县田铺大塆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记者 聂冬晗 摄
宝藏古村焕新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刁良梓 通讯员 王丽君
5月21日清晨,一对儿“90后”夫妻扶银廷和黄新颖推开“话桑麻”饮品店的门,开始准备当天的原材料。店内,仿古桌椅、毛笔字画等一应俱全,散发着浓郁的国风韵味。
“我们的店是今年‘五一’期间开始试运营的,生意还不错。”扶银廷言语间透着自信。他还有另外几重身份:“文创工坊”店主、“乡遇小院”主理人和“不秋草”民宿老板。这位曾参与田铺大塆运营的“城里人”,在2023年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放弃县城生活,与妻子一起回古村二次创业。“等再攒点钱,我们想把事业发展得更大一些。”扶银廷心里藏着更大的梦想。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信阳新县田铺大塆考察调研时强调,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
近年来,新县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依托丰富的“红、绿、古”资源,打造“九镇十八湾,全域游新县”旅游品牌。借此东风,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田铺大塆,成了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沿着塆内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来到村民许秀青开办的“春临农家”时,院内正晾晒着新鲜的竹笋,厨房里已飘出诱人的饭菜香。
2014年,许秀青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起了田铺大塆的第一家农家乐。十多年来,她不仅还清了外债,年收入也从当年的3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万元,乡村旅游给她带来的是真真切切的实惠。
在田铺大塆,既有许秀青等“探路者”,又有扶银廷、黄新颖等“新乡民”,而田铺大塆村民对家乡的改造仍在继续,每隔一段时间,村里就如雨后春笋般“生发”出新的特色小店和民宿。如今,田铺大塆已有民宿和农家乐40余家。
“以前的‘空心村’变成了如今的‘网红村’,村民生活越来越好。”田铺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启俊介绍,2024年田铺大塆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
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洛阳、郑州考察调研时强调,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总书记的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下一步,我们将打造‘全域旅游全景田铺’,发挥游客集散中心的支点作用,将许世友将军故里、田铺大塆景区、省级森林公园黄毛尖串点成线、织线成面,充分发挥‘红、绿、古’资源优势,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田铺乡党委书记李文林表示。
“铁杆庄稼”长出金产业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刘宏冰
5月21日,记者驱车行驶在光山县槐店乡的盘山公路上,两侧的油茶林碧浪翻涌,油茶树上结满果实。山丘屋顶“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的红色大字,在满山葱绿中分外醒目。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草比人高的荒坡。”槐店乡晏岗村党总支书记晏乃君指着起伏的山丘感慨。如今,3万多亩油茶林覆盖了荒山,林中铺了柏油的“彩虹路”串联起各个村庄,几座游客驿站点缀其中,司马光油茶园也变成了司马光油茶公园。
晏乃君回忆,2009年,返乡创业的陈世法流转荒山种油茶时,许多村民犹豫不决:“油茶三年才挂果,五年才能收,谁等得起?”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转机出现。在政府推动下,陈世法通过自己创建的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兴油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了上万亩荒山种油茶,让村民们过上了拿租金、挣工资、能分红的好日子。
正埋头在油茶林中清除杂灌的村民郑建友,是最早一批来此务工的人。“在油茶园打零工,一年少则七八千元,多则两三万元。”最让郑建友感到欣喜的是,2019年9月17日上午,在园中劳作的他和几位村民,见到了来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
“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走进联兴油茶智慧产业园,流水线上生产的一瓶瓶山茶油正在装箱,准备发往山外大中城市的商超。2019年年底,联兴油茶年加工3万吨油茶籽的冷榨冷提生产线建成,此后,山茶油系列日化用品、山茶甘油二酯油等高附加值产品接连研发上市,产品还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山茶甘油二酯油一亮相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就大受追捧。”陈世法自豪地说。
产业链条的延伸让油茶价值倍增。在联兴油茶产品展示体验馆内,游客们争相选购。导游小张说,去年冬天油茶花开时,单日游客近万人,许多人专程来看油茶树“花果同枝”的景观。
登高望远,目之所及皆是苍翠。据统计,光山县油茶种植面积已达32.37万亩,昔日的“穷山沟”变身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
“铁杆庄稼”长出金产业。目前,信阳市已种植油茶162.74万亩,建成省级油茶产业示范园区4个、万亩三产融合产业化示范园15个、千亩油茶种植示范基地97个,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7家,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48.62亿元,比2019年增长345.24%。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犁高兴地说,“殷殷嘱托,细学深悟,老区振兴之路,就在脚下这连绵的青山里。”

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工人正在生产艾产品。 资料图片 高嵩 摄
当艾草遇上数智化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司马连竹
“端午节后的野生艾草药效最好,用好艾草才能保证艾制品的好品质。”5月21日,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益宝公司”)负责人查洪付和技术人员一道,谋划迎接即将到来的艾草收购旺季。
在药益宝公司去年投用的科研大楼里,“艾产业信息发布大厅+智能交易展厅”正在加紧建设。这个展厅发布的数据来自“艾草全产业数字化中枢”,该平台通过数字化采集和动态分析,实现从原料溯源到终端零售的产业链数据互通。
“我们和专业市场分析机构共建数字化平台,把原料产地的购销信息和企业产能、订单量等数据实时共享,让农户、客户和企业都做到心中有数。”谈起建设数字化平台的初衷,查洪付说。
药益宝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当地最早从事艾草加工的企业之一,初期仅有6种产品,员工不足20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药益宝公司所在的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街道如今汇聚了数百家艾草制品企业,其中,围绕“药益宝”品牌已经形成了艾草全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带动周边3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考察,了解当地依托艾草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就业等情况。
4年多来,药益宝公司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年销售收入实现了翻番。在“南阳艾”通过国家道地药材认证后,药益宝公司生产的艾条、艾绒等产品获批药品生产许可证,成为当地首批获准使用“药字号”的艾草企业。
“现在我们不仅是生产商,还围绕品牌建立了电商、科创和研学、体验等板块。”查洪付说,几年来,公司坚持自建原料收购、仓储体系,把好源头关。
伏牛艾、太行艾、蕲春艾……药益宝公司生产车间里有一处“全国艾草展示区”,艾草按照不同产地分门别类展示,标注着品种、有效成分和用途等。这是药益宝公司与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长期合作、开展艾草种源研究的成果。
查洪付说,当初花费精力建立的艾草种源数据库,如今已经转化为“数据地基”,为搭建数字化平台打好了基础。
今年5月12日,药益宝公司与湖北元小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双方将围绕“药益宝”品牌开展智能化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创新和销售合作,在艾叶生产、存储、艾健康智能化应用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布局全产业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这再一次为我们推动艾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卧龙区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晓方表示,药益宝公司等企业开展的创新正是当地艾草产业转型实践的缩影,卧龙区将以药益宝公司为龙头,集聚更多创新资源,打造艾草产业新技术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