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深度丨营商环境不拼政策优惠,拼什么?
过去,财政奖补、税收返还、土地优惠是各地招商引资的常用手段。去年8月,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明确规定各地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的批准下,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以及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这就意味着靠拼“政策优惠”的招商已成为过去。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棋盘上,那么贵州该如何更好优化营商环境?
从资源优势到产业生态的“强磁力”
采访中,不少企业直言,以“政策洼地”招商引资,有的地方虽然短期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难免出现套利等乱象,更重要的是,市场准入门槛在不同地区或行业存在差异,显性或隐性的准入阻碍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流动,降低了市场经济运行效率。

在贵州,丰富的资源禀赋,也可以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贵州富集充沛的煤、磷、铝、锰等49种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排名前10,其中21个矿种位列全国前三;电力资源丰富,水电装机容量为2002万千瓦,位列全国第三;太阳能装机容量为1452万千瓦,位列全国第八;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2300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于伟咏说:“丰富的矿产资源,奠定了贵州以资源精深加工推动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的‘底气’。”
美锦能源作为全国领先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以及氢能全产业链的佼佼者,2022年成功在六枝特区落地投资。该项目聚焦精深用矿,旨在打造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投资建设了100万吨/年硝基水溶肥,50万吨/年煤焦油精深加工等下游产业链项目,还布局了改质沥青、苯精制、医药中间体等产业项目,并通过延链、强链、补链,围绕合成氨、煤焦油精深加工进行“以商招商”,成功吸引山西金兰化工、山西三强科技等企业共同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链。

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完善的产业链、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招商引资中最重要的“武器”。于伟咏说:“哪里生态好、环境优,资源就流向哪里,企业就入驻哪里,项目就落户哪里,发展制高点也就转移到哪里。企业感受到本地产业生态的滋养,也会在当地扎得更实更深。”
对此,贵州一鸣蓝天钢结构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爱华深有感触,“为获得长足发展,企业更看重的是政府的管控、法律服务水平等,这些营商环境的要素,远比给企业减免多少房租更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吴爱华说,这也是一鸣蓝天钢结构有限公司为什么落户贵州,今年产值有望达到5亿元的原因。
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公平竞争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要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于伟咏认为:“生产要素配置越公平,越能吸引企业投资发展。”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有的地方违规设定准入障碍、限制企业迁移等,以“产业配套”名义强制要求企业购买本地供应商服务,导致民营企业跨区域经营成本倍增。贵州某科技有限公司主攻大数据领域,长期为贵州多家医院提供云服务,但随着一些地方政府要求基层医院使用政府平台公司的智慧医疗服务系统后,该公司的业务开展困难,公司负责人冯某曾决定撤资转地区发展。2024年1月,贵州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明确要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得以违法限定投标人所在地、所有制形式等条件排斥、限制经营者参与投标采购活动,自此冯某的公司得以扭转亏损,有了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也让冯某坚定了在贵州继续放手发展的决心。
构建良好的商环境,是一项“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碰的是“奶酪”,动的是“利益”。当前,在落实落细公平竞争政策制度等方面,也还存在不足,一些隐形的门槛依然存在。于伟咏建议,“解决这些顽疾,还需完善法律法规,通过法治来推动生产要素公平依法获取。”
拼服务质效的全周期“陪伴跑”
让企业放心“托付”,得有靠得住的办法,管用的好政策、省心的好服务。

贵州煜晖电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企业从成立到投产,需要多久?贵州煜晖电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答案是20天。作为贵阳市南明区2024年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贵州煜晖2024年11月注册成立,12月初第一条生产线便完成调试并顺利投产。公司首席运营官胡立新说:“落户的相关手续、证件全程帮办代办,问题不过夜,真正让我们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无独有偶,仅8个月时间,贵州亿华线缆有限公司就建起了标准化生产厂房。自企业落户以来,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先后为企业解决项目立项、土地报批、变压器迁移、用水用电等问题。该企业所在的遵义市播州区和平经开区园区服务中心主任王玮说:“我们坚持‘六个零’服务理念,招商引资企业项目入驻‘零障碍’,手续代办‘零收费’,服务方式‘零距离’,纾困解难‘零延误’,生产经营‘零干扰’,服务结果‘零投诉’。从企业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以‘保姆式’‘店小二’式的服务,贯穿企业落地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也没有捷径,靠前贴心服务有温度,狠抓政策落实有力度,才能跑好办事“加速度”。
记者: 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