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明县:“小信息”打通职工技能提升“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5-08-20 11:39:00

大众网记者 邵钰 通讯员 解利民 东明报道

“没想到一条‘小建议’,真能让咱工人在家门口学技能!”东明县化工园区职工王磊拿着刚领到的焊工技能证书,难掩激动。这得益于县政协工会界委员王冠提交的一则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在工业园区设立技能培训鉴定点的建议》。而这“小信息”解决“大问题”的事例在东明比比皆是。

企业中80%的一线职工有技能提升需求,但65%因“上班没时间”去市培训机构不方便望而却步。东明县城关街道王广民据此撰写了《关于推行“弹性学制+送教上门”的建议》,在县总工会牵头下,县人社局与企业合作推出“车间微课堂”,利用工间休息、交接班间隙开展模块化培训。今年以来,全县已在化工、纺织等行业开设20个“微课堂”,培训职工1200余人,其中850人考取技能证书,月薪平均增长15%。

针对下岗职工“年龄大、缺门路”的困境,政协委员、县总工会组织部长郝伟提交的《关于开设“银发技能班”的建议》促成县总工会与技师院校、老年大学等培训机构合作,开设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适合大龄职工的专业。52岁的下岗职工刘春凤就是受益者,通过3个月培训拿到母婴护理证后,月收入达6000元,“这不仅是学门手艺,更是给了咱重新站起来的底气。”

为打通技能与就业的“断层”,工会界委员还盯上了企业用工需求与培训内容脱节的问题。通过走访县50家重点企业,梳理出化工工艺、安全环保、制药技术、数控电子等12个“急需紧缺”工种,形成了《关于建立“企业订单—院校列单—政府买单”培训机制的建议》被采纳,已定向培训860人,就业率达92%,月薪较普通工人高600元。

据了解,今年以来东明县涉及职工技能提升的社情民意信息达58条,36条转化为具体政策,带动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开展各类培训42期,2600余名职工实现“一技傍身”,多名职工在“技能兴鲁”“技能兴菏”等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