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奋力开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局面 ——我市社会各界共话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时间:2025-04-28 22:2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伟平 左黎韵

4月28日,聚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在铜梁区召开。市级相关部门、区县、企业负责人和镇村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要扎扎实实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擦亮巴渝和美乡村底色,奋力开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局面。

全力守好“两条底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的第一条底线任务,便是抓实抓好粮食生产。

“要打好稳产增产保供主动仗。”作为参会代表,重庆田中秧农产品股份合作社负责人蒋丽英备受鼓舞。她说,作为一名“田保姆”,合作社每年在全国开展水稻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0万亩,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服务。

为端稳“饭碗”,今年我有三个打算:一是培育更多有志青年成为“新农人”,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有钱赚;二是扩大代耕代种的服务水平,让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当上“甩手掌柜”,让粮食卖出好价钱;三是组织机手参加全国高水平的机收比赛和农机展会,通过以赛代练提高机手的作业水平,进一步实现机收减损目标,力争机损从3%降到1%。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如何守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中益乡曾是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石柱县中益乡党委书记隆凤祥说,这几年,当地持续做好黄精、中蜂、思政研学等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接二连三”,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接下来,当地将持续用好“10+5”等防返贫监测工作机制,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深化落实低收入群体“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提高产业帮扶质量,守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做深做透“土特产”文章

会议强调,要着力提升生态特色产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影响力。

“这为巫山脆李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会代表、巫山县农业农村委主任易前聪说,巫山脆李作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庆“宝贝”之一,今年种植面积力争稳定在80万亩,种植区果农年户均增收1000元。

为实现脆李产业的“接二连三”,巫山将重点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工程。如品牌打造工程方面,首先是整合“巫山脆李产业大脑+未来果园”数据资源,建设运行中国李(数字巫山脆李)电子交易中心,创建从生产端到市场端“直达”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其次是建设“巫山脆李特色加工产业园”,集合科技力量,优化延伸产品深加工链条,提升巫山脆李保鲜和商品高效流通能力,实现集仓储、冷链、物流、交易等供应链一体化。

涪陵榨菜集团副总经理皮林则表示,涪陵榨菜集团将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原料端,依托全球最大的青菜头生产基地,将深化企业+合作社+农户”股份合作模式,建立“保底分红+财政投入资金股权化分红+盈余二次分配”的股权收益分配机制,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户获益。

同时,在加工端,榨菜集团将探索构建从“一碟小菜到一顿健康餐”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攻关突破行业关键技术,通过培育更多新品、爆款增强核心竞争力。

擦亮巴渝和美乡村底色

如何擦亮巴渝和美乡村底色?各地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

“我们将文化融入到和美乡村建设中,吸引13家文化艺术家协会成员单位在此设立文艺创作基地,今年牡丹节期间,村里日均打卡人数就超过一万人次,成为垫江乡村旅游的热点。”垫江县高峰镇大井村党支部书记刘仲文说。接下来,他们将以文化促乡风文明建设,引导群众制定村规民约、院规院约,实施湾长负责制、门前三包制、公共区域轮流清扫制等,大力尊老孝老、勤俭节约等优秀传统文化,用新时代文明乡风绘就巴渝和美乡村新画卷。

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焕兵介绍,近年来当地以“141”基层智治体系为统领,强化党组织引领,探索“铜心小院”微网格治理,实现了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村,走出了一条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之路。

下一步,当地将以乡村治理为牵引,紧扣“把农民组织起来”这个关键,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融合发展,通过创新开展“铜心小院”微网格治理,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深化改革促进强村带民富

会议强调,要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着眼提升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贯通联动改革效能。

“通过深化强村公司改革,去年全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4000万元。”渝北区大盛镇党委书记李觅说,通过成立镇集体经济总公司,跨14个村组建产业联盟,全镇3862户农户以土地入股,381户群众以191万元资金入股,建成数智果园2万亩,亩均产值超万元,形成镇加村、镇带村上下联动聚合效应。

下一步,当地将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持续优化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以及清廉村居建设为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保驾护航。同时,探索“互联网+农业”等多种经营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争全年全镇农民收入增加7%。

集体林是加快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充分发挥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作用的重要载体。市林业局改革处处长刘洪平说,接下来,我市将围绕“加快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在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上先行,引导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建立全市统一的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发展“企业+”“林场+”“新型经营主体+”等多式联营,完善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集体林成为助农增收的“锦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