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些网红滨水空间名气很响,配套服务却……

时间:2025-04-28 08:03:00

近年来,本市建设了不少滨水空间,改善了周边生态与人居环境,还串联起一个个商圈、公园、居民区,很大程度上盘活了自然文化景观的商业价值。然而,北京日报客户端接到一些市民反映,有些滨水空间的配套服务相对不足,影响了休闲体验。“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希望管理方尽快改进,让市民能够更加尽情享受滨水空间。

坝河(酒仙桥路至郎园段)

公厕迟迟不开 纳凉设施不足

市民王先生反映,朝阳区坝河(酒仙桥路至郎园段)滨水空间已经开放半年多,然而配套公厕迟迟没有开放,经常有人随地便溺。此外,河岸新设置了多个休息区,但座椅没有遮挡,暴晒在阳光下,附近居民只好自带凳子到廊道下的阴凉处休息。

据了解,坝河(酒仙桥路至郎园段)滨水空间全长2.3公里,总建设面积约21.6公顷,去年10月向市民开放,是北京重点打造的一处生态滨水新地标。该滨水空间串联起沿线多个商圈、公园、文化园、居民区等,逐渐成为一处网红打卡点。记者近日从酒仙桥路沿着该滨水空间一路向东步行,河道两岸的景观非常美丽。这处滨水空间也是地铁将台站前往郎园的必经之处,由于郎园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一个会场,沿途还贴心设置了很多前往会场的指引标识。

记者在宣传栏中看到一幅该滨水空间的导览图,图上清晰标注了配套设施里公厕和服务驿站的位置。记者按图索骥,却发现这两处设施均未开放。

服务驿站暂未开放现阶段对游人的影响尚不明显,但公厕迟迟未投入使用,已给游人带来诸多不便。只见该公厕的两个大门已被人打开,走进内部可以看到洗手台尚未安装水龙头,地上还堆放着一些塑料管,看得出来仍未完工。

而有的厕位里面污秽不堪,却无法冲水。记者走访时就遇到打听附近公厕的游人,还看到有人直接在一处廊道的角落里便溺,完全不顾及过往行人。“如果配套公厕能够尽快开放,大家就会方便很多,也能减少随地便溺的情况。”一位附近居民说。

记者注意到,该滨水空间新设了很多坐凳,但不少都没有遮挡,游客坐在这些凳子上只能被暴晒,所以坐凳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很多游人都选择阴凉的地方进行休息,廊道下方尤其受欢迎,不少附近居民都自带凳子来此围在一起下棋、打牌。

坝河滨水空间不少坐凳露天暴晒,市民自带凳子在阴凉处休闲。

在该廊道尽头的台阶上有一小块阴凉地儿,也有人三五成群坐在阴凉里休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廊道周围的露天坐凳几乎没有人坐。然而,就是这一方阴凉空间,廊道顶部却出现了大大小小十多处漏水点,大家小心翼翼地躲避这些漏水的位置。“夏天就要来了,如果能给一些坐凳增加遮阳设施就更好了。”附近居民王先生建议。

对这些问题,该滨水空间建设方工作人员回应,目前公厕还在进行整改验收,待到移交水务部门之后就会尽快开放。至于坐凳暴晒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说,有些凳子周边新种植了树木,等到树木长成之后就可以遮阳了,当前如果增设遮阳设施会影响整体景观,建议大家选择合适的区域休憩。

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园区

周围停车不便 缺乏必要指引

西郊雨洪调蓄工程位于西五环路与阜石路交叉处,占地面积66.79公顷,是本市第一个面向市民开放的水利工程,首次实现了将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与滨水空间相结合。2019年9月,园区免费向市民开放。目前已成为周边十多个社区、20多万人的休闲场所。有市民反映,该园区周围停车不便,同时缺乏必要的指引,很多人只能在路边违停。

记者近日走访时发现,该园区设置有西南门、东南门、东北门,都毗邻市政道路。其中东北门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有路缘石阻隔,路边无法停车,而西南门、东南门旁的田村山南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仅仅用标线分隔,非机动车道上便停放了不少车辆,而车主大都是前来游玩的市民。

园区的出入口有“外部车辆禁止入内”的标识,不过并没有附近哪里可以停车的指引。一位园区工作人员说,内部车位数量很有限,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停车,但他并不清楚附近哪里可以停车,只是看到不少游客将车停在路边。

记者注意到,田村山南路的两侧没有施划停车位,非机动车道上停车显然属于违停。园区出入口周围还有多个“此处停车违章,请您妥善处理”的警告提示,看得出来相关部门早已关注到乱停车的问题,不过一纸警告无法杜绝这一问题。

一位车主坦言,他对周边环境不熟悉,在园区周围没有发现可以停车的地方,也没看到相应的引导,见到有车停在路边,便也跟着停。“如果知道园区周围哪里可以停车,我肯定也不会乱停了。”还有车主说。

在园区西南门附近,记者发现一家商业俱乐部,不过该俱乐部门口贴出告示,明确“本店不免费对外开放,非会员禁止院内停车”。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园区的停车难问题也饱受大家吐槽。有市民说,路侧违停虽然不对,但实属无奈之举,有时还会被贴罚单,很影响出游心情。还有的市民根据多次游园经验,分享了周边一些小区、商场、体育馆的停车场。“如果公园内部及周边道路不具备设置停车场的条件,管理人员最好能够根据游客的反馈,在出入口的醒目位置设置附近停车场的指引标识。”有游客建议。

凉水河慢行系统

步道坑洼不平 车辆违停占道

凉水河沿线近年来打造了不少滨水空间,建设了滨水慢行系统,串联起多个商圈和居民区。然而,有市民反映,这些滨水空间有的步道坑洼不平,有的缺少施工不通的提示,还有的路段机动车违停占道,很影响出行体验。

记者近日从南苑路出发,沿着凉水河通过步行加骑行的方式,向东南方向探访了十多公里。从南苑路沿着凉水河走了没多远,记者就发现步道出现破损,绵延约两公里。路面有些塑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脱落,周围还散布着碎渣,下层的水泥地面裸露,形成一定的高度差。

凉水河南苑路附近滨水步道坑洼不平。

一位老人说,她经常来步道遛弯儿,路面坑洼不好走,经过时需要格外小心。

记者沿着凉水河的滨水慢行系统一路骑行到光彩路,只见前方道路的两侧设置了铁皮围挡,围挡的大门敞开,不过大门周围并没有设置施工提示标识,给人一种可以正常通行的错觉,但记者继续骑行了一段才发现,这段路无法通行,只能折返。

围挡大门并不牢固,当天正好赶上大风天气,其中一扇大门被风吹得突然闭合,差点拍在记者身上,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大门北侧也有一段围挡,很多地方出现了断裂破损,在风中凌乱摇摆,几处豁口被吹得有继续撕开的趋势。围挡的旁边就是人行便道,近期大风频繁,这些破损的围挡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记者继续沿河骑行至通久路和小红门路附近,发现滨水慢行系统有不少机动车占道,这些车辆大都是外地车牌,挤占了部分慢行系统的空间。一位附近居民说,经常看到一些机动车挡道,很影响通行。经过小红门路没多远,记者还在滨水慢行道一侧看到“僵尸车”,只见车辆外观破损,车身贴满了各种小广告,还喷涂了“收车”等字样及联系方式,看得出来已经停放于此有一段时间了。附近居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清理占道车辆,方便大家在滨水空间休闲娱乐。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