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承包全国13%产值!繁花颜值价值双高,湾区春日经济旺
新时代,新征程;大湾区,大未来!
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线“湾区100”数据视频栏目,用100个数据纵览大湾区的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描绘大湾区的朝气蓬勃、万象更新,书写大湾区的同心逐梦、携手前行。
每期一个小数据,带你看懂大湾区。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踏青赏花正当时。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期间,踏青赏花搜索热度同比上涨118%。
岭南花开早。以花城广州为代表,粤港澳大湾区既是热门赏花目的地,也是赏花出游的热门客源地。据初步测算,今年清明节假期(4月4日至4月6日),广东接待游客2110.5万,同比增长6.4%;其中,广州接待市民游客超548万人次,同比增长9.1%。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广州位列小长假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TOP5。
跟着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数据视频栏目《湾区100》,开启湾区春日赏花之旅吧!
广东花卉苗木产业产值占全国13%
大湾区繁花颜值价值双高
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省花卉种植面积达150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超千亿元,以占全国6.7%的种植面积,孵化出全国约13%的产值。
珠三角是全国花卉苗木产业的核心地。其中,花城广州2024年花卉种植面积约32万亩,交易额超过150亿元,花卉出口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蝴蝶兰种苗占据全球60%市场份额。位于广州荔湾的岭南花卉市场,每日的鲜切花能卖出二三十万扎,市场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可见繁花为广东和湾区带来的可观价值。
在这些“硬核”的数据之外,湾区繁花的高颜值更是不必多言,徜徉在街头、乡间,你可以看到:
木棉花迎风开得红火,宫粉紫荆为城市染出红粉烟霞,黄花风铃木将道路装饰成一条条“金色长廊”,盛放在田间的大片油菜花生机勃勃,还有杜鹃花、禾雀花、桃花、樱花、郁金香等等,可谓是入目皆是春。
交通扩展“赏花半径”
广东“2小时赏花圈”一路生花
据国内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的相关报告,今年的清明假期出行,国内市场呈现以古礼祭扫、踏青赏花为主的短途游火爆的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同样迎来出行高峰,港澳居民北上祭祖、探亲、踏青与旅游需求持续升温,内地居民前往港澳旅行热情不减。数据显示,4月3日至7日广深港跨境高铁预计运送旅客54.5万人次,日均客运量达13.6万人次,同比增长15%。另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4月4日至4月6日12时,经珠海口岸出入境旅客超27.2万人次,车辆超5.7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32.1%、41.7%,同创历史同期新高。
据携程发布的2025年清明假期出游总结,清明假期期间,香港居民入境内地订单量同比攀升35%,深圳、东莞、汕头、汕尾等侨乡凭借宗祠文化及特色美食成为港人寻根问祖的热门选择;而内地居民打卡香港M+、山顶缆车等知名景点的订单量同比增幅更是超过100%,实现了以节气为纽带的文旅氛围传递。
踏青赏花热的背后,是越织越密的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让市民游客得以一日赏尽岭南花。而依托京广、梅龙、广汕、贵广、南广等高铁线路,广铁集团点对点开行的赏花专列,更是使得大湾区人的“赏花半径”从湾区城市扩展至粤东西北:游客从广州、东莞、深圳出发,可快速抵达韶关、梅州、汕头、河源、茂名等地,观赏樱花、桃花和杜鹃花等,“2小时赏花圈”一路生花。
以花为媒助力春日经济
大湾区“花样多多”
今年开春以来,广州花朝节、东莞松山湖赏花月、香港花卉展览、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等春日盛事轮番上演,让湾区春日之旅有了更多选择。
“以花为媒”助力春日经济,大湾区更是“花样多多”:
深圳开启首条“低空花游”航线,让市民游客“尝”上打“飞的”看花海的第一口鲜;广州南沙樱花节推出“樱花雪糕”“樱花咖啡”等,击中年轻游客的心;香港迪士尼乐园上新春日活动,达菲与好友乘坐花车游街,为游客带来甜蜜体验……
像这样“赏花+”民俗、美食、文创、科技等的多重叠加,解锁踏青新姿势,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的同时,也催生新的消费需求,巧妙激活春日经济。
有关数据显示,南沙樱花节自创立以来已吸引湾区超65万人次游客前来赏花;凭借“赏花+村咖”模式,中山崖口村每年可吸引超150万游客参观,今年春节单日客流量更高达10万人次;佛山50公里徒步活动串联多处赏花景点,不仅提升了佛山本地酒店、民宿的预订量,还带动了周边餐饮和手信销售的增长,营业额环比增长超过六成……
赏花又不止于花,以花兴业,小小一朵花,在湾区撬动千亿经济。大湾区人不负春光、逐梦前行的故事仍将不断书写。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张纯
执行:唐静怡 熊润淼 谢小清
设计、动效:罗锐 郭文哲 欧阳静
数据来源:广东省文旅厅、广铁集团、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美团、携程、同程、公开媒体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