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里的“开学第一课”
来源丨江西日报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衍 通讯员吴玥报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9月1日清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实验小学的校园里,一阵清澈稚嫩的歌声从五(5)班教室飘出,像一缕暖阳穿透窗棂,为新学期的教学时光拉开了温馨序幕。讲台上,来自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的援疆教师黄阿萍正给赣疆两地的孩子们上“开学第一课”。
歌声渐歇,维吾尔族学生穆比娜・木旦力甫挺直小小的身板,眼神明亮而坚定地走上讲台,讲述《布茹玛汗刻石护边》的故事:“布茹玛汗奶奶用40多年的时光,在帕米尔高原的边境线上,一块一块刻下10多万块‘中国石’。每一道刻痕都藏着深情,每一块石头都在轻轻诉说——这里是中国。”稚嫩却有力的讲述,将边疆人民守护家园的赤诚与坚守,悄悄融进在场每个人的心底。
故事讲完,鹰潭市第一小学学生陆璟颢的脸庞通过万里连线,在屏幕上亮起——一场“隔空接力”就此展开。“我们江西有位令人骄傲的前辈叫邹韬奋,他以笔为剑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用犀利又温暖的文字揭露黑暗、唤醒民众,让进步思想在烽火中传递,成为无数国人心中的精神灯塔;还有革命烈士方志敏,他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曾憧憬‘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如今请看,中国高铁飞驰在广袤大地,城市高楼林立如雨后春笋,我们安心坐在教室里读书,老人们笑着在公园漫步,这盛世,正如他们所愿。”

▲赣疆两地孩子同上“开学第一课”
两地少年的隔空讲述,一端连着帕米尔高原的坚守,一端系着赣鄱大地的牵挂,像一双温柔的手,将对祖国最清澈、最纯粹的爱,化作一颗饱满的种子,播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从赣鄱大地到昆仑山下,我们带着教育的责任而来,更带着滚烫的真心扎根这里。”随着画面切换,江西援疆工作的纪实图片逐一播放:援疆医生背着沉甸甸的诊疗包,在崎岖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把诊室“搬”到牧民身边;援疆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手把手教他们唱红歌、念诗词,让课堂满是清脆的欢笑与成长的喜悦。镜头定格处,援疆教师代表万雨的声音温柔却坚定:“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每个孩子都能看见更大的世界,这就是我跨越万里来到这里的动力。这份选择,值得。”简单的话语里,道出了所有援疆人的初心与坚守。
课堂后半程,成为孩子们绽放风采的“同心舞台”。身着艾德莱斯裙子的维吾尔族学生,拉起身边汉族、柯尔克孜族小伙伴的手,踩着欢快的节奏跳起新疆舞。旋转的裙摆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在阳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引得教室里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在援疆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围坐成圈,手里的剪刀轻轻开合,红色的纸屑如花瓣般飘落,一个个边缘整齐、寓意“民族同心”的剪纸作品渐次成型,被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大家还拿起五彩的画笔,在圆形画板上认真勾勒“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明亮的色彩、稚嫩的笔触,一笔一画传递对祖国最真诚的祝福。

▲赣疆两地孩子在画板上共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疆,我美丽的故乡,这里有皑皑雪山,有辽阔草原,有各族同胞温暖的笑脸……”随后,全体师生缓缓起立,齐声朗诵《新疆,我美丽的故乡》,激昂又饱含深情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顺着窗户飘向远方的雪山与草原。紧接着,《名字叫中国》的旋律响起,黄阿萍牵着孩子们的手,用灵动的肢体语言跳出对祖国的热爱。这堂跨越万里的“开学第一课”,在歌声与舞蹈中,画上了圆满又温暖的句号。
“教书更要育人,民族团结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必修课。”课后,黄阿萍笑着告诉记者。这堂跨越万里的“开学第一课”,不只是赣疆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更像一扇明亮的窗,折射出新疆70年发展的壮阔画卷:从边疆儿女守护家园的赤诚,到援疆力量奉献真情的坚守;从艾德莱斯绸与江西剪纸的美好相遇,到两地少年对祖国的共同告白,每一个瞬间,都在续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篇章,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新学期伊始便深深扎根孩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