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耗资50亿、历时2年并购国都,浙商证券离中大型券商有多远?

时间:2025-07-03 11:46:00

出品 | 子弹财经 邢莉

券商“并购潮”日渐升温,监管引导下,一众券商加入并购行列。

大型券商通过并购进一步补齐短板,巩固优势。而中小券商则通过外延并购有望弯道超车,快速做大,实现规模效应和业务互补。

在此大背景下,“浙商+国都”这起券商并购案备受市场关注。

浙商证券成立于2002年,是浙江省首家上市券商。其业务重心长期集中在浙江省内,此次收购国都证券,是浙商证券打破地域限制的关键一步。

但从短期来看,两家券商合并在业务整合、监管合规、公司治理等方面仍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浙商证券2024年年报显示,其“增利未增收”现象明显,期货业务、投行业务双双下滑。且自今年开年以来,其公司治理风波不断。国都证券方面,前总经理离场后,国都证券重整高管班子,“浙商系”高管走马上任。

作为全牌照的两家券商公司,未来业务整合将如何进一步开展?浙商证券能否借此迈向中大型券商?

1、前总裁起诉老东家,上半年风波频现

近日,原总裁王青山因劳动争议起诉“老东家”浙商证券一案备受瞩目。

天眼查显示,6月16日,浙商证券新增的一则开庭公告。根据公开资料,自然人王某因为劳动争议状告浙商证券,开庭时间6月19日,案号:(2025)浙0102民初7016号。

(图 / 天眼查)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根据此前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于近日披露一则开庭公告,显示原告为王青山,正是浙商证券前任总裁。

不过,「子弹财经」于6月24日发现该公告已被删除。

这起昔日高管与“老东家”的劳动纠纷案件,将浙商证券两年前的高管变动再次拉回业内视线。

履历显示,王青山2017年8月起任浙商证券董事、总裁、党委委员,执掌浙商证券近6年。据此前多家媒体报道,2023年3月,王青山在参加浙江交通集团干部会议时被“叫出会场”。此后王青山便陷入“失联”状态,再未公开露面。

2023年5月,浙商证券发布总裁换任公告称,王青山因个人原因辞职。2023年11月,经控股股东浙江交通集团提名,钱文海正式担任浙商证券总裁。

对于此次劳动争议的具体原因,浙商证券方面并未对此作出公开回应。「子弹财经」就此求证浙商证券方面,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应。

除此次诉讼风波之外,2025年开年以来,浙商证券的两次被罚也暴露出其公司治理短板。

1月10日,浙江证监局指出,浙商证券存在为部分投资者提供变相融资服务,异化为杠杆融资工具;未识别客户交易目的,变相成为交易对手方交易信道;未使用交易所专用对冲账户进行对冲交易;干预控股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独立性运作等问题。

浙江证监局要求浙商证券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对上述问题深入全面整改,严格内部问责,加强从业人员行为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内控管理漏洞。此外,浙商证券三名相关业务负责人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图 / 浙江证监局官网、中国证监会官网)

仅仅两个多月后,3月2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发布的行政执法决定涉及浙商证券。

经查明,浙商证券存在质控现场核查不到位;内控流程不规范、内控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质控内核关注问题等情况。基于此,证监会决定浙商证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频繁的违规行为,不仅损害公司的市场形象,还有可能导致业务受限。

而结合浙商证券并购国都证券这一背景,浙商证券若想在并购后实现协同发展,更须补齐短板,加强合规建设。

2、历时2年耗资50亿,成为国都证券控股股东

浙商证券是浙江省首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券商。

该公司原名金信证券,成立于2002年5月,2006年8月更名为浙商证券,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6月26日,浙商证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近年来,行业内大规模并购整合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在这一轮证券行业并购热潮中,浙商证券出手并购国都证券股权。

这场并购历时近2年,浙商证券耗资51.85亿元,通过司法拍卖、协议转让与二级市场结合的方式完成对国都证券的控股。

2023年12月,浙商证券启动收购计划,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重庆信托等5家机构合计持有的19.145%股权,首次成为国都证券第一大股东。

2024年5月至6月,浙商证券通过竞拍,以总计21.34亿元收购国华能源、同方创投等持有的15.109%股权,累计持股比例增至34.25%。

2024年11月,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浙商证券成为国都证券主要股东。

进入2025年,浙商证券再“加码”。2025年3月,通过阿里拍卖平台竞得国都证券3000万股流通股,过户完成后浙商证券持股比例提升至34.76%。

(图 / 国都证券官网)

5月16日,国都证券公告称,公司于5月15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对董事会进行换届改组,公司控股股东由无控股股东变更为“浙商证券”,实控人由无实控人变更为“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子弹财经」注意到,浙商证券的持股比例远超第二大股东中诚信托的13.33%。可见浙商证券此次收购国都证券,不仅是响应监管号召,更是其自身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

官网显示,国都证券旗下共有60家营业网点,包括4家分公司和56家营业部,业务覆盖17个省市,其中京津冀地区占23%。浙商证券在浙江省内占据优势,此次并购使浙商证券能够借助国都证券的北方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南北资源深度融合与互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场并购的“隐忧”也不容忽视。

浙商证券作为大股东,首先需面临的是国都证券因合规风波带来的人事动荡。

2024年10月,时任国都证券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的杨江权因涉嫌证券从业人员违法持股,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后,国都证券公告杨江权辞职,退出了国都证券的一切职务。

行业老将黯然离场,业内在唏嘘的同时,难免对国都证券的内部合规体系产生质疑。重整高管班子、重建市场信心,或是浙商证券完成对国都证券控股后的首要任务。

今年2月,浙商证券原副总裁张晖出任国都证券总经理;5月国都证券新一届董事会选举浙商证券总裁钱文海出任国都证券董事长,国都证券由此组成了新的核心管理团队。

6月18日,国都证券发布公告,聘任张丽英女士出任财务总监,履行公司财务负责人职责。

以上三人均具备浙商证券背景,浙商证券作为控股股东话语权进一步加强。

在人事调整之外,「子弹财经」注意到,历年财务数据显示国都证券业绩有起伏。

2021年,国都证券营收一度超过18亿元,2022年骤降至9.38亿元,2023年靠自营业务营收回升至13.81亿元,2024年其营业收入18.05亿元,同比增长约31%,净利润与营业收入走势几乎一致。

可以预见,收购国都证券,浙商证券的业绩稳定性或将受到一定影响。

3、“增利不增收”局面待解,期货、投行业务均下滑

反观浙商证券方面,2025年4月,浙商证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这也是浙商证券并购国都证券后的首份“成绩单”。

截至2024年末,浙商证券总资产为1540.86亿元,同比增长5.88%;实现营收158.16亿元,同比下滑10.33%;净利润20.07亿元,同比增长10.04%。

不难看出,浙商证券营收失速,“增利未增收”困局明显。

对营收下滑的情况,浙商证券解释称,主要由于公司期货业务规模下降导致其他业务收入减少。

分行业来看,2024年该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实现收入36.36亿元,同比增加3.53%;投资业务实现收入11.49亿元,同比增长35.93%;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收入5.30亿元,同比增长9.43%。

(图 / 浙商证券2024年年报)

但期货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双双下滑。

年报显示,浙商证券期货业务占总营收的六成以上,是其第一大业务收入来源。

该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浙商期货开展期货业务。但截至2024年末,浙商期货实现收入103.65亿元,较上一年减少22.58亿元,同比下滑17.89%。

截至2024年末,浙商期货累计完成期货代理交易额8.31万亿元,同比增长26.58%。

期末资产管理业务存续规模22.19亿元,同比下滑21.26%。2024年,风险管理子公司浙期实业完成基差贸易额95.55亿元,同比下滑19.69%;完成场外业务名义本金1031.33亿元,同比下滑20.39%。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2024年,浙商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入6.77亿元,同比下降20.93%;毛利率达33.84%,同比减少5.89个百分点。

(图 / 浙商证券2024年年报)

截至2024年末,浙商证券完成股权、债券主承销项目共292单,融资总规模达到1071亿元,两项指标较2023年均有所减少。

股权方面,2024全年完成主承销项目4单,合计承销规模14.98亿元,较2023年的11单、76.68亿元大幅缩水。

长期以来浙商证券其业务重心长期集中在浙江省内。但「子弹财经」注意到,近年来该券商积极谋求全国布局,明确提出“2030年远景目标是向中大型券商奋进,力争成为一流券商”。

2024年,浙商证券在年报中称,锚定“加快迈入全国中大型券商行列”目标。

2025年是浙商证券战略布局和资本运作的“大年”。浙商证券在年报中称,公司将推动业务整合以及人员融入工作,使国都证券的业务能够迅速与公司战略布局相协调。

同时,浙商证券明确提出对外将推进并购整合。该公司也将持续寻找新的并购机会,深度挖掘具备发展潜力、与该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契合的标的企业。

可见,耗资50亿成为国都证券控股股东,浙商证券完成了整合的关键一步。未来双方如何在业务、管理、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实现协同效应?国都证券的分支机构和客户资源能否成为浙商证券的新业务增长点?对此,「子弹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