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见微创丨 每走一步都像踩钉子?警惕“跟痛症”偷走你的脚步自由
大众网记者 徐玲 通讯员 曹坤 济南报道
每天清晨,60岁的孔先生(化名)起床后双脚只要一触地,阵阵刀割般的剧痛便从足跟传遍全身。他弓着腰、扶着墙,要花足足半小时才能挪到客厅——这样的场景,在过去6年里几乎每日上演。
晨起第一步痛如刀割、久站后寸步难行,甚至散步、买菜都成了奢望……导致孔先生备受折磨的原因,是被称为“足跟杀手”的跟痛症在作祟!
6年辗转求医路终见曙光
跟痛症绝非简单的“发炎”
孔先生的求医路充满坎坷。6年间,确诊患有跟痛症后,他尝试过激素注射、冲击波等治疗,难忍的疼痛却像“按下葫芦浮起瓢”——短暂缓解后不久就会再度卷土重来。“最绝望时,我连孙子都不敢抱,生怕站不稳。”他苦笑道。
辗转多家医院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创伤与手足外科主任侯训凯为他揭开了谜底!
跟痛症,俗称“足跟痛”,是一种以足跟下方或足底前部疼痛为特征的常见疾病。足底跖筋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连接脚跟与脚趾,像“弓弦”一样维持足弓。当它反复牵拉或损伤时,可能引发炎症或钙化增生,形成骨刺(跟骨骨赘)。概括来说,跟痛症并非简单的“发炎”,而是足部“生态系统”崩溃的结果,若放任发展,足弓可能彻底塌陷,甚至丧失行走能力。

患者术前影像检查
“钥匙孔”里的精准手术
防治双管齐下,守住足跟健康
面对孔先生这样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病例,侯训凯主任团队经过详细讨论,制定了关节镜下微创手术“作战”方案。
侯训凯主任介绍,这种手术治疗方式通过高清关节镜精准锁定骨刺与挛缩组织,误差小于0.1毫米。手术仅需0.5厘米切口,即可完成骨赘切除+跖腱膜松解,创伤较传统手术减少90%,同时可保留足弓支撑结构,显著缩短康复周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征得患者同意后,手术及时开展。侯训凯主任团队凭借娴熟的关节镜操作技术,从足内侧双通道入路,完成了清理松解病变组织、骨赘切除、跟骨钻孔减压等一系列操作。手术用时约2小时,术后当天,孔先生即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足趾主动活动康复训练,术后第2天开始部分负重下地活动,1个月后,晨起脚跟的剧痛彻底消失,完全恢复了日常活动。
侯训凯主任强调,跟痛症始终“防大于治”,尤其是身体质量指数(BMI)>28、长期穿硬底鞋、突然增加运动量等人群,应定期检测足底压力。当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便是启动微创修复的黄金窗口。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创伤与手足外科通过关节镜微创技术、3D步态分析与个性化康复方案,实现从止痛到功能重建的跨越。早干预、早治疗,才能让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