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也要讲究科学:晨练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图片来源网络
清晨到户外跑步、打拳、跳舞已经成为很多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固定内容。讲究晨练的科学会对你的身体大有裨益。
晨练时应注意:
(1)晨练不能贪早。据专家测定,每日上午9-10时、下午2-4时是一天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时间段。当然,晨练的最佳时段,还取决于季节、年龄和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如初秋日出早,早晨6-8时空气新鲜。到了深秋至翌年早春,气温较低,则宜在太阳升高后再外出锻炼。
(2)要选择空气新鲜的晨练场所。最好在学校、机关、工矿、体育场馆、公园等处的跑道、操场、健身房进行晨练,也可选择比较平坦空旷的地方进行锻炼。避免在雾多的江边,煤烟弥漫的庭院或车辆频繁往来的马路上进行锻炼。在有风的情况下,应选择上风向。在锻炼时间的选择上,应尽量避开逆温出现的时间,一般清晨的空气是较清新的。
(3)要循序渐进。由于早晨刚从睡眠中醒来,身体各组织器官处于抑制状态,加之早晨气温低,关节、肌肉和韧带僵硬。因此,锻炼要循序渐进,先做准备活动,动作速度由慢到快,力量由小到大,拉压韧带练习由轻到重,跑步距离逐渐加长。先进行轻微的运动,可以使周身的毛细血管打开,肌肉关节随之放松。切忌一开始就猛跑急跳,进行剧烈运动,否则,就会突然加重心脏负担,造成恶心、呕吐现象,对身体非常有害,还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事故。
(4)晨练前饮食要因人而异。有人晨起空腹锻炼感到轻松愉快,无任何饥饿感觉,并且习以为常。这些人在晨练前可以完全不吃东西。有些人在空腹锻炼时感到不适(心脏或胃等部位),即“发虚”,吃点东西后再练就没有这些不良感觉,因此在晨练前就应喝点饮料、吃点东西,不应强调空腹锻炼,不过进食量不宜过多。一般较合理的办法是先喝一杯白开水,少吃一点碳水化合物(面包或饼干),运动后再正式吃一顿营养均衡、有足够水分的早餐。
(5)晨练形式应当多样。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练习可穿插安排。晨练项目繁多,可因人而异,选择要适宜,一般以慢跑、徒手操、舞蹈、网球、太极拳、气功等为宜,既可锻炼身体,又能调节精神。
(6)晨练前要到医院做全面身体检查,了解健康状况,以便合理选择项目,确定适宜的运动量,便于在运动中进行自我医务监督。一般情况下,晨练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不宜太大,锻炼时间(加上准备和整理活动)为1小时左右。
【技能小看板】
生活要有规律,按时晨练,持之以恒。每次晨练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晨练时要精力集中,晨练后要做放松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