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易牙烹子典故的原文(史上最没底线的拍马屁:烹子邀宠)

时间:2024-08-20 08:19:56


“打牙祭”俗语泛指会餐时加菜,或吃肉的意思,原为“祷牙祭”。

最初的含义是,每逢初一、十五,吃一顿有荤菜的饭食,以此纪念厨师的祖师爷易牙,后讹传为“打牙祭”。

易牙是春秋时期齐国彭城(今属江苏徐州)人,原为巫师,业余爱好厨艺,后来干脆开了个史上第一家私人餐馆,成了一名职业厨师。

易牙精通煎、熬、燔[ fán ]等多种烹饪技艺,后来入宫成为齐桓公的御用厨师,非常得宠。

因其厨艺精湛,被后世厨师尊称为祖师爷。

易牙以猪、牛、羊肉、家禽、野味、海鲜等为食材,进行创造性发挥,制作出风味独特、烹饪手法精细的齐国菜系。

后逐渐演化为以鲜、咸、脆、嫩著称的鲁菜,为鲁菜、淮扬菜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论衡》记载:

“狄牙之调味也,酸则沃以水,淡则加之以盐。水火相变易,故膳无咸淡之使也……”

易牙善于以盐、水调味,控制火候恰到好处,所烹饪的菜肴更适合于大众口味。

易牙拿手的看家菜有“鱼腹藏羊肉”、“易牙五味鸡”、“火肉”等;

最擅长调制食疗的汤羹,如桂仙汤、凤池汤、紫云汤等。

流传至今的汤菜大约有一百五十余种。

易牙的烹饪技艺至今仍为厨师们所津津乐道,但是其为人却饱受争议,最令人不齿就是“烹子”讨好国君。

《管子》记载:“夫易牙以调味事公,公曰:‘惟婴儿之味未尝’,于是蒸其首而献之公。”

齐桓公画像

易牙担任齐国国君的御用厨师。

有一天,齐桓公恬不知耻地说:“我吃遍了山珍海味,唯独没尝过婴儿的味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易牙为了讨得上司欢心,竟灭绝人性地杀掉了自己的儿子,烹制菜肴献给齐桓公。

齐桓公得知详情之后,大为感动,更加宠信易牙。

齐桓公晚年的时候,易牙和竖刁等拥立公子无亏,迫使太子昭逃亡宋国。

齐国五公子因此展开了争夺储君之位的内战。

易牙等人砌墙堵塞宫门,假传齐桓公之命,不允许任何人入宫,最终导致齐桓公被活活饿死。

事变之后,易牙逃亡在外,后隐居于彭城,重操旧业,靠烹饪菜肴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