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下一句是什么?
两宋文坛,有不少狂傲之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辛弃疾和苏轼。后世喜欢用“苏辛”合称二人,因为他们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事实上,他们二人的狂却并不一样。

辛弃疾的狂,有一种沙场上带下来的飒气,“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词中之龙的狂穿透空间和时间。但苏轼不一样,他的狂傲之气在词作中体现得更加直接,最经典的例子便是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是苏轼的得意之作,写于他任密州知州时。当时的宋代文坛,大家模仿最多的便是柳永的词风,所以都唯美有余,少了些豪气。苏轼填完这首词后十分得意,写信跟朋友说自己已经自成一家了。苏轼这话虽然有点儿王婆卖瓜的嫌疑,但却所言非虚,自此词之后他的豪放词风基本确立。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般来说,古人说黄犬其实指的就猎犬,而对文人来说用黄犬而不用猎犬其实是向西晋大诗人陆机致敬。陆机是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是后世很多文人墨客的偶像。陆机养过一只黄犬,据《晋书》记载这黄犬颇有灵气,经常能给陆机传信,所以后世便有“青蝇为吊客,黄犬寄家书”的典故。所以苏轼这词中的“黄”字是断不能换成其它颜色的。

除了开篇这个千古名句外,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更是狂出了境界。“西北望,射天狼”中的“天狼”星招谁惹谁了,为何苏轼非得冲着它?原因很简单,天狼星又叫犬星,是不受古人待见的,这里的天狼指的就是西夏。所以这最后一句其实又藏了一个“犬”,只是这一次这个犬与开篇的“黄犬”完全不一样了。

纵观苏轼这首词,通篇都很有范儿。从他出猎时的穿着打扮,到内心情感的描写,都很是高调,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苏轼在王婆卖瓜时,曾说自己这首词让东州的将士们“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大概也并非虚言。因为从词品来看,它大大扩大了宋词的风格,提升了宋词的气势,再加上苏轼在文坛的影响力,后来不少小文人都开始尝试豪放词风,后来辛弃疾也受到过挺大的影响。而对苏轼自己而言,这首词其实也预示着他将迈进一个新的创作阶段。